曲棍球初体验:我的少年师傅天团
一
周末的城郊曲棍球场飘着青草香,我攥着网购的碳纤维球杆站在边线外时,防晒袖套里的胳膊全是汗。这根被导购吹成 "职业同款" 的球杆比想象中沉得多,杆头在水泥地上磕出闷响,引得场中练球的少年们齐刷刷转头 —— 穿红色训练服的队伍刚结束对抗赛,球衣后背的号码还沾着草屑。
"阿姨是来学球的吗?" 穿 10 号的瘦高少年抱着球跑过来,护齿器咬在嘴角,说话漏着风。我点头的瞬间,七八个半大孩子围了上来,最矮的小胖子伸手戳了戳我的球杆:"阿姨你这杆比我哥的还沉,挥三分钟就得抽筋。" 后来我才知道,这堆平均年龄 12 岁的少年是市青少年曲棍球队的预备队,而接下来两小时,他们成了我的 "启蒙师傅"。

二
10 号队长小宇先给我上了 "装备课"。他蹲下来捏了捏我膝盖上的百元护膝,眉头皱成疙瘩:"这是跳舞用的吧?上次有个叔叔戴这个摔了,膝盖青得像茄子。" 说着掀开自己的护膝,内侧厚厚的防撞海绵上还留着昨天训练的划痕,"得买带硬壳的,护腿板要卡到膝盖下面三指,不然容易崴脚。" 小胖子突然插进来说:"阿姨你球杆也不对,新手要铝合金的,碳纤维的太弹,控不住球。" 我看着手里两千八买的 "冤大头" 装备,突然明白导购那句 "专业选手同款" 藏着的坑。
第一次握杆就让我出了洋相。我学着视频里的姿势把球杆架在肩上,小宇立刻伸手掰我的手腕:"不对不对,两手要靠在一起,间距不能超过十厘米,重心得落在前脚上。" 他站在我身后,胳膊圈成支架帮我调整姿势,掌心贴在我小臂上发力:"挥杆时要转腰,不是甩胳膊,你看像这样 ——" 杆头擦过地面带起细沙,精准停在橙色小球旁边。我试着模仿,球杆却差点飞出去,小胖子在旁边笑得直跺脚:"阿姨你这是打高尔夫呢!"
三
传球练习成了全场的笑点。小宇把球放在我左脚侧前方三十厘米处 ——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最理想的控球位置,可我要么把球捅得老远,要么杆头直接砸在球上,让它原地蹦高。"手腕要压住!" 小宇绕到我对面示范,球杆像长在他手上似的,轻轻一推就把球送到我脚边,"你看,发力要轻,像给小猫推毛线球。" 轮到我时,球却突然弹起来,擦着他的护腿板飞过去。"没事没事!" 他捡起球跑回来,额头上的汗珠滴在草叶上,"刚开始都这样,我哥练了一周才学会传球。"
MK,mk恩波利官网,mksport体育,MK体育官网入口最狼狈的是学急停。看少年们踩着钉鞋 "唰" 地转身时,我觉得潇洒极了,可自己一试就重心不稳,180 度劈叉坐在地上,护臀垫硌得尾椎骨发麻。穿 6 号的女孩月月赶紧跑过来扶我,还从运动包里掏出冰贴:"给你这个,我上次摔得比你还惨。" 她指着自己膝盖上的疤痕,眼里闪着狡黠的光,"不过摔多了就会了,我们队没人没摔过屁股墩儿。" 阳光下,她的发梢沾着汗水,说话时露出的小虎牙让我突然想起,这些孩子在球场上的从容,都是摔出来的勇气。
四
半场对抗赛时,我彻底暴露了 "新手本质"。裁判吹哨示意短角球,我正想跟着欢呼,小宇突然按住我的肩膀:"阿姨别出声,短角球要听哨音才能动。" 他指着禁区里的队友,"这时候要安静,不然会影响配合。" 可当球真的飞过来时,我还是慌了神,抱着球杆就往自家球门冲,直到队长在禁区线揪住我:"阿姨你这是当卧底吗?球门在那边!" 全场的笑声惊飞了树梢的麻雀,我涨红了脸,小宇却帮我打圆场:"第一次都这样,我上次还把球传给对方呢。"
休息时,月月给我讲球队的故事:他们每天放学后要练两小时,周末还要加训,有个队友去年摔断了胳膊,拆了石膏第二天就来球场。"其实阿姨你学得很快啦。" 她递给我一瓶水,手指上缠着胶带 —— 那是练球磨出的茧子,"我爸爸说,大人学东西总怕错,我们不怕,摔了再起来就行。" 我看着场地上奔跑的少年,他们传球时的呼喊、摔倒时的笑声、进球后的雀跃,都带着一种未经打磨的纯粹,像阳光穿透树叶的光斑,亮得晃眼。
五
夕阳把球场染成橘色时,我终于能让球贴着球杆滚动半米。小宇叉着腰点头:"明天记得换铝合金球杆,我帮你找教练拿折扣。" 小胖子突然跑过来,塞给我一张画着笑脸的卡片:"这是进球秘籍,照着练肯定行。" 卡片背面歪歪扭扭写着:"握杆要稳,传球要准,别怕摔跤。"
走的时候球杆换成了小宇推荐的铝合金款,轻得像握着一捆芦苇。回头望时,少年们还在练射门,杆头击球的脆响穿过晚风飘过来。我突然想起曹庭文老师说的 "问学生没啥不好意思",原来向孩子学习从不是低头,而是看见他们身上那种敢试错、肯专注的勇气 —— 就像曲棍球的精髓从来不是完美的动作,而是摔倒后立刻爬起来,笑着把球传出去的瞬间。

发表评论